本网讯 马克思主义学院 陈擎 报道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指示重要批示,深化我校 “大思政课” 建设综合改革,构建起多维互动的教学新模式,更好发挥课堂教学中师生的能动作用,让思政课真正“活”起来、“动”起来,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申娜娜与所任课班级的三位学生合作,在共同研学备课的基础上,于2025年6月6日上午在艺术楼215教室,为智能制造工程技术B2303班的学生上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思政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院院长张天政、党总支书记吕中华、副院长贾永娟,专业带头人夏仕教授到场指导,多位青年教师观摩听课。
这堂课教学的主题为:1+1+1>3:坚持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上课伊始,申娜娜老师以江铃集团实地调研视频导入新课,视频通过全国劳动模范、大国工匠刘辉的典型故事、产教融合场景、芯片突破三大维度,具象化呈现教育(人才培养)、科技(自主攻关)、人才(梯队建设)的协同闭环,展现“三位一体”强国战略在工业一线的实践成果。结合视频内容,教师以“从‘德国芯’到‘中国芯’,江铃汽车实现逆袭的密码何在”的设问开篇,引导学生们集中注意力认真听课思考答疑。
接下来,先后有三位课前作了预习研学备课的大学生依次登上讲台。学生王宇驰围绕建设教育强国的重要性,阐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先导,强调其核心在于强化思政引领、人才支撑与科技赋能,以教育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学生苗逐辉聚焦“为何建设科技强国”及“如何建设科技强国”,论证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民族复兴的战略基石,指出建设科技强国需坚决打赢核心技术攻坚战,持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学生戴瑜璐立足“人才强国建设意义”与“人才培养汇聚路径”,阐释人才是发展的第一资源,强调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重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聚才环境,为民族复兴提供核心战略支撑。
在课堂教学复习巩固环节,申娜娜老师带领学生们一起回顾了本堂课应当把握的学习内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重要性及三者辩证关系、深化一体化推进的内涵与战略意义;热情赞扬了同学们踊跃参与课堂对话互动的行为,鼓励同学们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将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积极投身国家建设发展实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青春力量。新课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这堂思政课 “师生同台、知行互嵌”,将社会调研、理论阐释与体验实践有机融合,有深度、有温度、有力度,生动诠释 “教育托举人才、人才驱动创新、创新反哺教育”的强国密码,在大学生心中埋下了“强国建设,我在其中”的火种。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教学参与者,教师则从“讲授者”转变为“引导者”,课堂从“你说我听”的单向传播转变为“共研同创”的双向互动。得到了到场听课指导的领导和专家的好评。吕书记盛赞这堂思政课教学成效, “学生从政策听众转变为战略讲述者,是价值内化的关键突破!”夏教授从学理层面评析“三大板块紧扣‘教育筑基-科技攻坚-人才驱动’逻辑链,彰显三位一体的系统哲学。”学生们纷纷表示,思政课这样讲,觉得很有获得感。
上一页:艺术赋能思政 弘扬长征精神——我院创新打造“思政+艺术”特色思政课堂 |
下一页:校长助理张明参加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 |
南昌职业大学 版权所有 赣ICP备15004836号-1